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真题 > 正文内容

【工程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三考试真题

(1).

某新建铜冶炼项目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富氧熔炼工艺和制酸工艺。原料铜精矿含硫30%,年用量41*104t。补充燃料煤含硫0.5%,年用量1.54*104t。年工作时间7500h。

熔炼炉产生的含SO2冶炼烟气经收尘、洗涤后,进入制酸系统制取硫酸,烟气量为16*104m3/h,烟气含硫100g/m3。制酸系统为负压操作,总转化吸收率为99.7%。制酸尾气排放量19.2*104m3/h,经80m高烟囱排入大气。原料干燥工序排出的废气由100m高烟囱排入大气,废气排放量为20*104m3/h,SO2浓度为800mg/m3。对污酸及酸性废水进行中和处理,年产生的硫酸钙渣(100%干基计)为8500t。年产生的冶炼水淬渣中含硫总量为425t。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本工程SO2排放总量控制在1500t/a以内。SO2排放控制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分别为:550mg/m3(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他含硫化合物使用),960mg/m3(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他含硫化合物生产)。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排气筒高度80m时为110kg/h;排气筒高度100m时为170kg/h。

(注:S、O、Ca的原子量分别为32、16、40。)

问题:

1.计算硫的回收利用率。

2.计算制酸尾气烟囱的SO2排放速率、排放浓度和原料干燥工序烟囱的SO2排放速率。

3.列出下列硫平衡中字母代表的具体数值。

4.简要分析本工程SO2达标排放情况,并根据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1)硫的回收利用量为:1 6*1 04*1 00*99. 7%*10-6*7 500=119 640(t/a)。

(2)硫的投入量为:4 1*1 04*30%+1. 54*1 04*0.5%=123 000+77 =123 077(t/a)。

(3)硫的回收利用率为:1 1 9 640/1 2 3 0 7 7*100% =98. 8%。

2.(1)制酸尾气烟囱的SO2排放速率为:1 6*1 04*1 00*(1-99. 7%)*2*10-3=96(kg/h)。

(2)制酸尾气烟囱的SO2排放浓度为:9 6/(19.2*104)*106 =500(mg/m3)。

(3)原料干燥工序烟囱的SO2排放速率为:20*1 04*800*10-6=16 0(kg/h)。

3.A=12 300;B=77;C=119 640;D=360;E= 600;F=2 000;G=425;H=52。

4.(1)制酸尾气烟囱的SO2排放速率为96kg/h,排放浓度为500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960mg/m3(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他含硫化合物生产)的要求和排气筒高度80m时的110kg/h排放速率要求。

(2)原料干燥工序烟囱的SO2排放速率为160kg/h,排放浓度为800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排气筒高度100m时的170kg/h排放速率要求,但不满足最高允许排放浓度550mg/m3(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他含硫化合物使用)的要求。

(3)本工程SO2排放总量为:(96+160)*7 5 00*10-3=1 920(t/a),不能满足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本工程SO2排放总量控制在1 500t/a以内的要求,总量控制指标不达标。

(4)应重点对原料干燥工序排放的SO2进行脱硫治理:①原料配比加入石灰石进行预脱硫;②对尾气采用碱液吸收、活性炭吸附、氨法、石灰石一石膏法等进行烟气脱硫,确保脱硫效率达到50%以上,从而排放速率和排放总量均可达标。

(2).

某综合性医院选址在城市中心地带,设有床位300张,设有放射科(X光机、CT机)、传染病区等23个诊疗科室,员工400人。辅助生活设施有盥洗卫生间、办公室、洗衣房等。公用工程中有1台DZL2-1.25-Ⅲ型燃煤锅炉,配有XZD-2型单筒旋风除尘器,烟囱高25m;1台YFL-AI型医疗废物焚烧炉,烟囱高6m。医疗废水二氧化氯处理系统一套,厂区绿化面积1300m2。工程总投资预算为5000万元,环保设施投资85.4万元。工程于2010年3月立项,2012年7月试运行,2012年8月进行监测验收。废水经排洪沟排入淮河干流(Ⅲ类)。

项目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1。

问题:

1.简述本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标准的确定原则。

2.分析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范围。

3.简述本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中废气和废水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布设。

4.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污染源监测的重点是哪些?简述本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的主要内容。

1.(1)本项目的验收监测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污染源达标排放标准,包括污染源的主要污染指标浓度监测达标,污染源排放口技术指标达标(如排气筒高度达标、废水排放口规范、监测点位设立规范等),排放总量达标(重点包括总量控制指标达标);②验收监测的采样测试方法标准。

(2)验收监测方法标准选取原则:验收检测时,应尽量按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列出标准测试方法。

2.(1)医院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范围包括:医院医疗废水消毒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废水达标情况、锅炉废气消烟除尘处理效率和烟气达标情况、焚烧炉废气消烟除尘效率和达标情况。

(2)对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专家评审结论和环境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验收本次验收的主要污染源及其环保设施。①废气:包括燃煤锅炉配置的XZD-2型单筒旋风除尘器排气中烟尘浓度、速率和除尘效率;医疗废物焚烧炉的温度、烟气停留时间、焚烧效率及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和速率等;②废水:医院废水处理站各主要处理车间的处理效率及处理后污水中各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量等;③噪声源:包括锅炉鼓风机和引风机、水泵等的源强、降噪效果和厂界噪声等;④固体废物:包括锅炉炉渣、医疗固体废物、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泥、焚烧炉的炉灰和除尘器除尘的处理途径及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⑤放射源:包括影像中心内的X光机、CT机等放射源强和处理效果。

3.(1)布点原则。对焚烧炉依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及《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布设采样孔和采样点。

(2)点位布设。①锅炉和焚烧炉烟道气监测布点。锅炉除尘器进口:烟道为矩形300mm*400mm,按断面尺寸分成2个等面积小矩形块,测点位于等面积小矩形中心,设2个测点;锅炉除尘器出口:烟道为圆形,按等面积圆环,设2个测点;焚烧炉除尘器进口,设1个测点;焚烧炉排放口(除尘器出口),设1个测点。②废水监测点位布设。在医院污水处理站的沉淀池进口设采样点,接触池的出口设采样点,共两个采样点。③噪声监测点位布设。根据该院实际情况,在医院东西南北厂界至少各设1个厂界噪声监测点,共设4个。锅炉鼓风机和引风机各设1个点。④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布设。根据当地环保局的要求和本项目环评报告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定本项目污水处理站恶臭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

4.(1)验收监测重点:①医疗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和粪大肠杆菌的达标率;②医疗废物焚烧炉的

处理效果和燃烧废气中污染物排放的达标情况。

(2)本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内容:①现场踏勘与调查。调查污染处理设施医疗废水二氧化氯处理系统、医疗废物焚烧系统、厂区的绿化面积是否按环境影响报告和批复进行建设,是否有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监测人员,有无环境保护管理制度。②对建设项目排污情况和环保措施运转效果按照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从浓度、速率、排放总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③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和效率监测分析。污染治理设施是否达到企业的设计要求,是否按环境影响报告和批复进行建设,是否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④分析环保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项目中焚烧炉的烟囱高度为6m,无法达到《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⑤提出竣工验收监测结论和建议。医疗废物得到焚烧处理,医疗废水消毒处理,锅炉烟气消烟除尘,环境保护制度已经建立和健全。厂区的绿化面积、传染病区的安全设置距离、环保措施已符合要求。污水处理系统、医疗废物焚烧炉有专人管理。⑥经验收监测和评价,做出医疗废水、锅炉废气、焚烧炉的焚烧废气是否达标排放的结论。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和焚烧炉的焚烧量,建议医疗废物焚烧炉烟囱高度至少加高到20m。

(3).

某部门的乙烯炼化一体化原油储运配套工程,原油管线全长230km,设计输油量2000万t/a,储油罐140万m3。工程分4个站场工程和6条线路工程,在首站建6座10万m3外浮顶油罐,在一个分输站建8座10万m3外浮顶油罐,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是原油储罐呼吸排放的含烃气体,每个原油储罐大呼吸挥发的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140t/a。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是油罐定期清洗过程中产生的罐底污泥,油罐平均6年清洗一次,每个原油储罐检修清洗产生的污泥为12t。总投资21.2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7亿元。该项目沿线穿跨大、中型河流12次,小型河流、沟渠共45次,穿跨河流总长12.34km,其中定向穿越河流长度10.30km。沿线穿经铁路10次,总长1.34km,穿经一般公路73次,总长3.20km。沿线有3处自然保护区。

问题:

1.该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

2.根据输油管线项目建设的特点,应采取哪些方面的生态保护措施?

3.该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根据素材提供的数据,计算首站和分输站油罐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的量。

5.计算清洗首站和分输站油罐产生污泥的量的平均值,以t/a为单位。并判断这些工业固体废物属于哪一类?应如何处置?

6.从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定性的经济损益分析。

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内容有:工程占地情况、土地利用影响分析、农业生态影响分析、林业、水产养殖影响分析、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景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沿线动植物影响分析、对自然保护区影响分析、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土地利用现有格局的保护和恢复措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植被保护及恢复措施、农业生态的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景观环境影响减缓措施、道路交通影响防治措施。

3.该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原油管道泄漏事故和储罐区的风险。

4.(1)首站6座1 0万m3外浮顶油罐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6*140= 840(t/a)。

(2)一个分输站8座1 0万m3外浮顶油罐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8*140 =1 120(t/a)。

5.(1)首站油罐产生污泥的量的平均值为6*1 2/6=12(t/a)。

(2)一个分输站油罐产生污泥的量的平均值为8*1 2/6=16(t/a)。

(3)总体油罐清洗产生的污泥量为28t/a,这些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应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并应附有双方签订的处理协议。

6.(1)正面影响:①减少油品装卸过程中的损耗和烃类气体的挥发量,减少大气环境影响;②节省因交通运输的污染及风险带来的投资;③事故风险较低;④降低因环境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减少人员及群众治疗疾病的费用。

(2)负面影响:①施工期对陆地生态的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农业生态一次性损失和依复性损失、林业损失、种植业损失、养殖业损失);②运营期陆地生态资源损失;③加热炉和锅炉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④溢油对生态资源的影响。

(4).

某市拟建一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其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安全填埋场、物化处理车间、稳定/固化处理车间、公用工程及生活办公设施等。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降雨充沛。

拟选场址一:位于低山丘陵山坡及沟谷区,某村东北侧(直线距离1.8km),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的果园、水稻、蔬菜等,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1000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3个村庄,人口居住稀疏。选址区场地外东北侧为地势最高点,场地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沟谷,在沟谷西部有一个人工土石坝,沟谷汇水在此形成一个人工鱼塘。场地外南侧池塘为最低点,场地南部汇水沿南侧坡地汇入南部沟谷向南流出。选址区南侧5km处有一处森林公园,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5km处。选址区西边界(200m)外有一高压高架输电线穿过。

拟选场址二:位于某村庄北面山谷(距离该村1.5km),地表植被主要为马尾松一芒萁群落和人工种植林,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800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2个村庄,人口居住比较密集。选址区临近森林公园(约1km),场地周围地势南高北低,北侧有一水塘(非饮用水)。选址区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0km处,距最近变电站1km。

问题:

1.分析评价新建公用工程在厂内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2.指出本项目大气和水环境现状调查中应考虑的特征污染因子。

3.识别本项目贮存设施中重大危险源和环境风险评价重点保护目标(苯、苯乙烯、液氨贮存设施临界量分别为50t、100t、100t)。

4.确定排污口上游河段水质现状监测断面位置。

5.根据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C河的管理要求,分析本项目的环境可行性(选择COD作指标给出定量结果,计算新增污水量时不计损耗)。

1.两个场址对比分析见表5-1。

与场址二相比,场址一优点:破坏人工种植的果园、蔬菜,对生态破坏相对较小;离最近水厂取水点相对较远,对水环境影响相对小;电力设施距离比较近,距离村庄和森林公园等敏感点比较远'对周围敏感点噪声和景观等影响小。缺点:其建进场公路要长200m;村庄数目多,人口居住比较稀疏。综合上述两个场址的优缺点,选择场址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

2.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垃圾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垃圾场选址的合理性以及垃圾填埋场运行期间垃圾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3.(1)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并附地理位置图。

(2)地质环境:根据现有资料详细叙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不良地质构造,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根据评价要求作一定的现场调查。

(3)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相对高差的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

(4)地表水环境:地表水水系分布、水文特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主要取水口分布,地表水水质现状及污染来源等。

(5)地下水环境。

(6)气象与气候。根据现有大气环境资料,简单说明项目周围地区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污染来源、大气环境容量等。

(7)土壤与水土流失: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成土母质、土壤层厚度等。

(8)生态调查:植被情况(如类型、主要组成、覆盖度和生长情况等),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野生动物、植物。

(9)声环境:确定声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监测布点与现有污染源调查工作。

(10)社会经济:包括社会经济、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

(11)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主要是与项目临近的森林公园情况,并调查选址区是否有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景观。

4.(1)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评价因子:pH、COD、BOD、SS、石油类、氨氮、总磷、挥发酚、总汞、总氰化物,还有其他重金属如Cu、 Cd、Zn、As等。

(2)地下水环境影响主要评价因子:pH、总汞、总氰化物、Cr、Cu、Zn、 Cd、As。

5.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污水处理设施。

6.(1)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内容:①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预测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车间产生的废水以及生活区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垃圾渗滤液的环境影响时,还应考虑非正常情况下如防渗层破裂对地下水污染的分析;②大气环境:施工扬尘、填埋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填埋场废气对填埋场周围环境和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③噪声:施工机械、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④水土流失:项目选址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建设期对植被破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⑤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建设填埋场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植被,占用土地引起水土流失,弃土堆放等给选址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2)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时段: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封场后)3个时段。

(5).

某大城市拟建设一个超高层的、多功能的特大型商贸中心。该项目包括4座超高层办公写字楼,2座饭店,1座公寓,1座会议中心,2个展览厅,1个商场,1个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60万m2。建一套中央空调系统。拟建一锅炉房对商贸中心集中供热,锅炉房有3台7t/h燃油锅炉,并配有小型地下油库1座,锅炉烟囱高100m。距烟囱150m处有一塔楼高200m。建垃圾转运站一处。该城市已建有污水处理厂。

项目给水与排水管网拟和市政管网相连。项目用地是化工厂搬迁后腾出的空地,原厂区的地面建筑物及取水井尚未拆除。本地块的用地性质定为商贸服务业用地。项目西侧为城市主干线道路;北侧有多层建筑物,包括住宅和学校;东侧200m处有一古寺庙建筑群;南侧有湖泊。4座写字楼的外墙均采用玻璃幕墙。地下车库有1500个停车位。

问题:

1.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还需了解该项目的哪些最基本的信息?

2.环境现状监测的方案中,已确定了地面水、气、声的监测要素。是否还要增加其他的监测内容?说明理由。

3.分析判断该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哪几方面?

4.说明烟囱高度的合理性及理由。

5.如果项目旁的古寺庙建筑群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中还应考虑什么内容?

1.需了解建设期和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1)建设期的污染源分析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噪声、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2)运营期的污染源分析包括:锅炉废气、生活污水、地下车库汽车尾气、交通噪声、生活垃圾等。

2.(1)应增加土壤和地下水的监测内容。

(2)理由:由于本项目用地是化工厂搬迁后腾出的空地,原厂区的地面建筑物及取水井尚未拆除,存在原生污染问题,其环境现状必须查清。

3.(1)施工期的影响:施工扬尘、施工噪声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

(2)运行期的影响:锅炉废气、生活污水、地下车库汽车尾气、交通噪声、生活垃圾等。

(3)高大建筑群环境影响:局地风场(高楼风)和污染物扩散条件影响,大型玻璃幕墙可能带来的光污染、日照遮挡影响。

(4)社会环境影响:交通影响、城市景观影响。

4.(1)不一定合理。

(2)理由:锅炉烟囱高度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确定,按照锅炉废气排放标准要求烟囱高度应高出周围200m范围建筑物3m,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浓度标准值严格50%执行。因此,应根据项目周围的环境空气功能要求和本城市的总量控制要求,利用模型计算锅炉烟囱排放污染物对本地区环境空气的贡献和影响,并提出其合理的排放高度要求。

5.(1)应充分考虑施工期对古寺庙建筑群的污染影响与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施工机械靠近其运行,施工运输车辆也应尽量避免经过古寺庙建筑群。

(2)还应进行景观影响评价,本项目的建筑风格应与古寺庙建筑群景观相协调一致。

(6).

某省工业发展规划项目主要目的是从战略高度评价该省工业发展规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指导工业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和预防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奠定科学基础,为工业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环境决策依据。评价主要从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调整建议,以及减缓规划方案环境影响的整体性对策措施,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该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贯彻落实政府的发展战略,而当地工业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大,多重机遇的叠加优势,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增强等优势,同时当地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主导地位不突出,工业结构矛盾突出,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改革相对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增长方式粗放,煤电油运供应面临巨大压力等劣势。重点发展工业有林业、钢铁、有色金属、电力、汽车、食品、医药、高新技术、机械、制糖、造纸、建材、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纺织、电子、烟草等。

问题:

1.规划评价可以采取的评价方法?

2.规划环境影响识别主要考虑哪些内容?

3.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哪些工业影响?

1.(1)环境影响识别:采用清单法、矩阵法、专家判别法等。

(2)规划实施污染源预测:主要采用系数外推法、类比分析法、资料调查法、专家咨询法、综合分析法等手段分析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因素、污染源强。

(3)环境现状评价:主要采用资料分析、现状监测、现场勘察、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

(4)环境影响分析:采用模型法、趋势外推法、类比分析等方法。

(5)环境容量:采用模型法、资料调查等方法确定评价区域环境容量。

(6)公众参与:采用问卷法、访谈调查、座谈会、专家咨询等方法。

2.(1)对于工业发展规划来说,由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有限,不合理的资源开采,无节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对各类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识别。①识别要素包括主体和受体,其中主体包括水污染因子、大气污染因子和固体废物污染因子,受体则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②识别的产业主要是规划中提到且污染较重的产业,如钢铁、石化、汽车、铝业、锰业、林浆纸、高新技术产业等;③识别预测因子和环境风险要素,预测因子大多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污染因子或重要的环境要素。

(2)评价的主要因子:①水资源和水环境,化学需氧量、氨氮;②大气环境,烟尘和SO2;③生态环境,森林、湿地、土地、水体。

3.(1)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

(2)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3)加强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

(4)加强生物物种资源和生物安全管理。

(5)强化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

4.(1)林浆纸业:人工造林会对土地利用、天然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土壤与水土保持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造纸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排放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危害。

(2)矿山开采:矿山开采将会使局部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受损,促使原有自然景观格局逐步向以人类干扰为主的矿区景观格局方向演替。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人工复垦和生态恢复措施,水土流失将加剧,采空区最终将演替为实质荒漠,这种影响将是不可逆的、长期的。

(3)石化产业:沿海石化产业的发展,会对沿海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影响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建施工对陆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码头和海底管道工程施工对海域水生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影响,项目运营期废水排放对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

(4)钢铁、冶金行业:行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不易降解的重金属类物质,可以通过生物链富集,随食物链的延伸而增大,排入水域中的重金属被水生生物富集,影响水生生物,人若食用这些水产品,有毒物质可以在人体内进一步富集,从而影响人类健康。

(7).

拟建年产电子元件144万件的电子元件厂。该厂年生产300d,每天工作1班,每班8h。各车间的厂房高12m,废气处理装置的排气筒均设置在厂房外侧,配套建设车间废水预处理设施和全厂污水处理站。

喷涂和烘干车间的单件产品二甲苯产生量为5g,产生的含二甲苯废气经吸收过滤后外排,净化效率为80%,排气量9375m3/h,排气筒高15m。各车间生产废水均经预处理后送该厂的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出水达标后排入厂南1km处的一小河。各车间废水预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站的出水水质见表1-1。

问题:

1.该厂二甲苯的排放是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简述理由。

2.计算污水处理站进水中COD浓度及污水处理站COD去除率。

3.指出该厂废水处理方案存在的问题。

4.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哪几方面的现状资料?

1.(1)不符合。

(2)理由:①车间生产电子元件=1 44*1 04/3 00/8= 600(件/h);二甲苯的排放速率6 00*5*10-3*(1- 80%)=0.6(kg/h);二甲苯的排放浓度=0.6*106/9 375=64(mg/m3)。②排气筒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无其他建筑物,排放速率和排放浓度均符合要求。③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有其他建筑物,标准规定排气筒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的建筑5m以上,现有排气筒高度不符合要求,故排放速率应按标准值的5 0%即0.5kg/h执行,排放超标。

2.(1)进水中COD浓度=(200*70+450*6+70*3)/(70+6+1+3)= 211.4(mg/L)。

(2)COD去除率=(211. 4- 60)/211.4*100%=71. 6%。

3.化学镀镍废水中总镍浓度.涂装废水中总镍、六价铬浓度,电镀废水中六价铬浓度均在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处均不达标。

4.(1)河流水文及地质资料(流速、流量、河宽等)。

(2)区域河流水系分布。

(3)沿河水污染源分布调查。

(4)河流水环境规划功能及使用功能要求。

(5)河流水质监测现状,如拟建排污口上下游水质资料。

(8).

某地拟在一滨海风景名胜区附近建一所国际一流的国际会议中心、滨海旅游度假中心。项目规划总面积1293.13hm2,建设用地558.28hm2,总建筑面积约36.48万m2(含保留需改造的住宅4.98万m2),总投资13.6亿元。

本项目以建设高档次的国际会议中心、度假酒店、商业娱乐、体育休闲运动、高级会员公寓等设施为主,同时进行沙滩区、生态防护绿地、潟湖水域及旧村等区域进行适度改造及完善,沿潟湖岸边设置山湖步行景观道路,适当布置一些建筑小品,改造片区的主要交通道路及新建片区内部道路交通网络,并沿路同期配置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以及园林绿化、广场及停车场、环卫设施等配套设施。

项目选址区现状用地主要有菜地、村庄、鱼塘,沿海滨分布着3km长的海滩及沙滩防护林,选址区西南面和南面各有一片潟湖,中部存在一片珍贵的香蒲桃林,海滩东头有鲍鱼厂,选址区内还散布着果园及沙石场,西南侧有一处滑坡高危区,另外选址区内存在大量未开发区及空地。

问题:

1.分析本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

2.分析项目的规划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4.本项目的建设存在哪些潜在的环境风险问题?

1.(1)水环境影响:项目建设期施工废水、运行期生活污水(包括餐饮废水和环卫设施排水)、面源污染等。

(2)大气环境:施工期扬尘、运行期进出本区域的汽车车流量的增加引起的汽车尾气的影响以及餐饮油烟。

(3)噪声:主要是施工期噪声,运营期无大的声污染源,主要是进出本区域的汽车车流量的增加引起的交通噪声的影响及游客在区内活动产生的商业噪声。

(4)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植被破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5)固体废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旧村改造中的旧建筑拆除等,运行期生活、办公垃圾以及餐饮垃圾等。

(6)生态环境影响:施工期植被破坏,施工活动改变现有地貌会对选址区原有的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运行期废水及海滩人类活动、废水排放等会对鲍鱼厂和海域水生生态(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其他)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本项目的建设开发会改变选址区原有的景观,对选址区景观产生一定影响。

2.(1)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分析: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站等容易对环境及游客产生影响的部分,在

收集方便的基础上应安排在不影响景区景观及不会对游客产生影响的地方。

(2)各功能区的相容性分析:本项目在考虑开展国际会议的同时安排了体育活动、田园风光、临海观景等休闲活动,并配有商业服务。使得前来开会或者度假的人员能够尽情感受其中的美景及当地的田园特色。

(3)建设项目的景观应当与附近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协调。

(4)规划与当地区域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本项目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建设内容的总体部署,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应与选址区所在地的总体规划一致。

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包括陆上和近海,陆上范围主要是项目选址区外延300~500m,近海评价范围为项目选址区海湖岸带外延3~5km。

4.(1)污水事故排放。

(2)滑坡、泥石流灾害事故。

(3)海啸风暴潮灾害风险。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20230611.cn/post/1000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