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教育学原理】【00469】2016年10月考试真题
(1).F.乌里所代表的教育学派是
A.批判教育学正确答案C
B.文化教育学
C.制度教育学
D.实用主义教育学
(2).“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于
A.《说文解字》正确答案A
B.《大学》
C.《进学解》
D.《劝学篇》
(3).一般从两个角度给教育下定义,一是个体的角度,另一是
A.政治的角度正确答案C
B.经济的角度
C.社会的角度
D.文化的角度
(4).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体现了教育具有
A.社会制约性正确答案B
B.历史性
C.民族性
D.阶级性
(5).教育的根本问题是
A.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正确答案A
B.发展经济的问题
C.发明科技的问题
D.创新文化的问题
(6).学校教育实现文化选择、文化提升功能的首要途径是
A.教育方法正确答案D
B.教育手段
C.教育目的
D.教育内容
(7).柯尔柏格的发展阶段指标包括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和
A.个体心理的发展水平正确答案B
B.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C.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
D.社会情感的发展水平
(8).“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
A.遗传正确答案B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维果茨基提出的关于人的发展的著名理论是
A.“最近发展区”理论正确答案A
B.“一般发展”理论
C.“心理发生”理论
D.“多元智力”理论
(10).保留了封建学校和科举制度特征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正确答案A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1951年学制
(11).下列属于我国隋唐时期中央官学的是
A.大学正确答案D
B.小学
C.泮宫
D.国子学
(12).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以培养青少年对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最高目标的属于
A.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正确答案C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C.神学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3).集体主义教育的精神实质是
A.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正确答案C
B.弘扬个人的个性
C.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协调
D.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
(14).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美育正确答案B
B.艺术美育
C.自然美育
D.生活美育
(15).下列属于杜威的思维过程五阶段理论的是
A.情境、疑问、假设、推断、验证正确答案A
B.现象、问题、收敛、选择、应用
C.动机、兴趣、导入、练习、总结
D.注意、疑问、释疑、解疑、接受
(16).以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方法属于
A.讲授法正确答案C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暗示法
(17).“捧着一颗心而来,不带半根草而去”,这句话鲜明地体现了
A.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答案D
B.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
C.教师集体协作的精神
D.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18).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劳动要有
A.广延性正确答案B
B.创造性
C.连续性
D.主体性
(19).人的个性品质形成于
A.社会交往中正确答案A
B.学校教育中
C.家庭教育中
D.自然成长中
(20).学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与大多数家长取得联系的方式是
A.家长会正确答案A
B.家长学校
C.家长委员会
D.三结合委员会
(21).实验教育学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
(22).显性教育制度
是指己经形成文字的,为人们自觉理解、认可和遵守的教育制度。
(23).教育目的
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就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的设定。
(24).智力
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系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综合心理能力。
(25).社会教育
是学校与家庭以外的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配合学校对中小学生所进行的教育。
(26).简述教育的生产性的具体表现。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3)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7).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28).简述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
这种学说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1)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不是永恒不变的范畴。
(29).简述二战后西方学制发展的共同特征。
(1)在学制改革的出发点上,各国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学制改革越来越表现为贯彻民主化的原则,以保证每一个受教育者公平地分享学校教育资源。
(3)学制改革努力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妥善处理好普及与提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关系。
(30).简述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2)诸育之间的关系。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31).简述美育的主要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32).试论述影响教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直接影响教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有:
(1)教师和学生因素。教师方面:教师宜选择那些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教育方法,避免选择那些因自身条件不足而可能为某种方法所累的教育方法。学生方面:主要考虑特定学生及其群体的身心发展实际、文化背景、兴趣和特长等等,以做到教法上的因材施教。
(2)对教育过程的理解与设计。教育过程观不仅影响对教育过程的解释,而且影响对具体教育过程的设计,并影响到教育方法的选择。同时,依据具体教育或教学任务,教师怎样设计具体教育过程,也会影响教师对教育方法的选择。
(3)教育过程其他要素的影响。其他要素主要指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当然要以教育目标为最根本的选择依据,同时,教育方法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目标,还要与相应的教育内容相适应,并考虑根据不同的教育手段的实际来设计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的决定需要建立一种综合的标准,这一标准可以表达为最为经济地达成最大、最佳的预期教育效果。
(33).从初二到初三,小敏身体和心理出现了很大变化。初一的时候,小敏是一个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好学生。可是,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小敏在课堂上顽皮、好动,搞小动作,经常和老师顶嘴,并通过强辩和狡辩让老师下不了台。在和同学的交往中,他也不像以前那样,乐于助人,团结同学,而是变得敏感、过于自尊和自以为是。
一次在物理课上,老师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说:“苹果掉在牛顿的头上,他却发现了伟大的定律,为人类认识自然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小敏却马上站起来反驳说:“老师讲的不对,‘万有引力’不是什么伟大发现,只是常识而已,而且‘万有引力’定律不仅没有作出贡献,恰恰束缚了人类的思维,致使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推迟了几百年。”老师耐心答复说:“你是站在现时的条件下看待前人的发现,在三、四百年前,牛顿的发现对人类认识的发展作出了无人可比的贡献。”可小敏仍不服气,还是不停地狡辩。老师只有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另一次,在评校优秀团员的班会上,有同学提名小敏,但马上有同学站出来反对,说小敏不注意团结同学,经常因小事和同学争吵,而且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听到这些,小敏马上站起来和同学争吵起来,并说自己平时在班上和其他同学处得很好,这位同学其实是打击报复。眼看两人争吵越来越激烈,班主任老师在一旁不得不出面调停,一场评优会变成了争吵会。
其实,小敏和他的同学们在青春期的这种变化早就引起了其他任课教师的注意,但大部分老师都认为:“小敏们”正处在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型的“危机期”和“动荡期”,大部分初中生都要经历这种转型,等过了这个时期,“小敏们”又会成为一个好学生。
请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理论,结合本案例谈谈如何帮助“小敏们”顺利度过“危机期”,并提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对策。
(1)少年期不仅是“危机期”和“动荡期”,更是教育上出现发展特殊契机的时期,教师如能从“小敏们”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合理的教育措施,就能在学生发展上收到显著的效果。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小敏们”正处在独立性、批判性和自我意识觉醒的迅速变化时期,并根据这种特点为“小敏们”的成长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就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成功的助推。
(2)作为初中生的“小敏们”,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到一个新水平,他们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喜欢探索事物或现象的因果关系和规律。但他们不善于在变化的情况下区分事物的本质特征,缺乏判断能力。对此,教师应通过各种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不断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其分析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独立思考能力。
(3)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小敏们”个性发展的重要特征。他们关注自我的形象,十分注意他人尤其是同龄人如何看待自己和评价自己,他们也注重自我评价,不再像小学时很自然地接受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成熟感和独立性在这一时期也显著表现出来,他们喜欢以成人自居,要求对各种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良好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鼓励他们形成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全面、辩证地思考。积极支持他们的独立活动,并向其提出严格要求,使他们的独立性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