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学前儿童数学教育】【00388】2015年10月考试真题
(1).数学不仅应用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还应用于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等,它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不可少的( )
A.科学知识正确答案B
B.重要工具
C.理论基础
D.思想方法
(2).与演示、示范、范例的方法配合运用的方法是( )
A.讲解法正确答案A
B. 游戏法
C.操作法
D.寻找法
(3).把动作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一一点数物体的单个动作相加在一起是( )
A.顺序性协调正确答案C
B. 操作性协调
C. 加法性协调
D. 相对性协调
(4).能够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的年龄段是( )
A.2~3岁正确答案C
B.3~4岁
C.4~5岁
D.5~6岁
(5).学前儿童数学活动是指在教师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 )
A.认知活动正确答案D
B. 操作活动
C.游戏活动
D. 学习活动
(6).( )标志着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水平,也是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现。
A.数的运算正确答案D
B.数的组成
C.序数概念
D.数的守恒
(7).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是通过口述应用题进行的,而且开始时还十分强调幼儿的( )
A.操作活动正确答案A
B.学习活动
C.运算活动
D.理解活动
(8).幼儿学习测量采用的是( )
A.标准测量的方法正确答案C
B.实物测量的方法
C.自然测量的方法
D.符号测量的方法
(9).几何形体的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 )
A.已有知识正确答案D
B.操作能力
C.活动水平
D.生活经验
(10).儿童认知平面几何图形迅速发展的时期是( )
A.4岁正确答案D
B.4岁半
C.5岁
D.5岁半
(11).把一个暂时未知的量同另一个作为标准的约定的已知量做比较,这个比较的过程叫做( )
A.比较正确答案B
B. 计量
C.操作
D. 对比
(12).数学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认知方面,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的( )
A.知识掌握正确答案C
B.技能形成
C.整体发展
D.习惯养成
(13).幼儿学习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经验,并逐步形成一些( )
A.科学的数学概念正确答案B
B.初级的数学概念
C.科学的数学知识
D.初级的数学知识
(14).学前儿童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是( )
A.算式应用题正确答案B
B.口述应用题
C.数学概念
D.运算概念
(15).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核心应是培养幼儿的( )
A.认知与情感正确答案C
B.认知与态度
C.情感态度
D.知识与情感
(16).有个中班儿童说:“昨天我爸爸带我去公园了”,实际上是很久以前去的,“我明天要过生日了”,实际上离他过生日也许还有很长时间。说明此时学前儿童的时间概念具有( )
A.含糊性正确答案A
B. 精确性
C.生活性
D. 情绪性
(17).数学教育不应只是着眼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应指向儿童的( )
A.操作技能的发展正确答案D
B. 游戏能力及水平的发展
C.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
D. 思维结构的发展
(18).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既表现为他们辨别空间方位的区域的扩展,也表现为他们认识空间方位时的明显的( )
A.相对性正确答案D
B.方位性
C.程序性
D.顺序性
(19).对于儿童来说,形成数学概念的源泉是( )
A.现实生活正确答案A
B. 数学知识
C. 数学经验
D. 生活常识
(20).在教育过程中为了及时了解教育活动的反馈和成效,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以优化教育过程而持续进行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正确答案B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21).小班儿童在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类时,往往会出现做的和说的不一致的情况。显然,儿童这时的语言表达往往是不随意的,仅仅作为动作的伴随物,而不是( )
A.思维过程的外化正确答案A
B.动作过程的外化
C.言语过程的外化
D. 操作过程的外化
(22).为了保证教育评价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借助于( )
A.理论的方法正确答案C
B.操作的方法
C.科学的方法
D.经验的方法
(23).幼儿按某一标准将一组物体分成许多小类合并在一起形成大类,这样的活动会使幼儿对类与子类的关系,也就是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所( )
A.理解和掌握正确答案B
B.感知和体验
C.认识和把握
D.操作和应用
(24).五岁幼儿对轻重和体积的感知能力已( )
A.完全具备正确答案B
B.基本上具备
C.完全不具备
D.基本上不具备
(25).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掌握数概念的指标主要有( )
A.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正确答案ABC
B.掌握数的顺序
C.掌握数的组成
D.按数取物
E.说出总数
(26). 小班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教育的要求是( )
A.认识圆形正确答案ABC
B. 认识正方形
C. 认识三角形
D.认识长方形
E.认识梯形
(27).时间概念的特点( )
A.流动性正确答案ABCD
B.不可逆性
C. 周期性
D.抽象性
E.人为性
(28).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是( )
A.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正确答案ABC
B.学习加、减小数的问题容易,学习加减大数问题难
C.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容易
D.对题意的理解常受题目中内容和情节的影响
(29).在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方法中,直观的方法主要包括( )
A.观察正确答案ABCDE
B.演示
C.示范
D.范例
E.现代化教学手段
(30).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1)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以下列方式进行:提出问题、激发兴趣与探求愿望、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或游戏、教师指导解决问题,获得有关数学概念。(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
(31).小中大班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教育的要求是什么?
(1)小班: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2)中班: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知道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3)大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正确说出名称。
(32).简述学前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
(1)小班:儿童能够辨别上下,开始学习辨别前后。(2)中班:儿童能辨前后,并且开始学习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3)大班: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但不能完全做到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33).论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教育目标具有一定的可供分析的结构。 (1)从横向角度分析,数学教育目标具有几个方向的分类结构:①从教育内容可包括体、智、德、美几个方面的教育要求;②从其他儿童身心发展角度划分,则包括认知、情感和态度、身体动作技能等方面发展的要求。 (2)从纵向角度分析,数学教育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可分解为课程目标(数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和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等三个不同的层次。
(34).论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集合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在数学中,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集合。集合概念对数学和逻辑概念的形成起着基础概念的作用。具体集合的观念及其运算是儿童学习数学概念的感性基础。早期逻辑入门的最合适、最自然的原始材料是具体东西的集合和对它们的初等运算。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主要是在数学教育中渗透集合的一些观念、内容,这有利于幼儿数学概念的学习,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为幼儿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1)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开始于对集合的笼统感知。(2)感知集合是儿童形成最初数概念的必要的感性基础。(3)儿童对集合中包含关系的理解,为儿童数概念的形成和建立作了准备。(4)集合与几何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儿童感知和体验两集合间的数量关系。
(35).这几天老师要小朋友找找周围什么地方有数字,中(1)班的陈力不费力就在伙房外墙的 一块黑板上找到了。他能认出上面少数的几个汉字和数字,在看到“中1”两个字的旁边,写着23时,他念到:“中1。23”,这是什么意思呢?他不明白,于是跑回来问老师。老师反问道:“我们班是中几班?”“中(1)班。”“那你再去数数,今天班上一共到了多少小朋友?”陈力仔细地数了一圈,刚好是23个,于是他恍然大悟:“原来黑板上写的是我们中(1)班有23个人的意思啊”。 请运用所学的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知识分析这位儿童的表现。
(1)幼儿在认识了数字并理解了数字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后,要抓住一切机会为他们提供使用数字的时机。(2)当我们用数字来表示某物体集合的数量时,我们就是在基数的意义上使用着数字。但是数字本身并不具有数量的特征,一个数字也不仅仅代表某一个具体的数量,就像数字“3”并不仅仅代表3个苹果,它还代表着所有数量为3的事物。(3)我们如何帮助幼儿来体验数字的这种能广泛运用的基数意义呢?最好的方法是带幼儿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找一找什么地方有数字,启发幼儿去了解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数量意义是什么。
(36).请为大班儿童设计一个“液体守恒”的数学教育活动。
1.教育活动方案结构完整,应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与延伸。2.教育活动目标确、具体,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数学活动准备充分、符合教育内容的要求;活动过程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例:(1)教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杯子,“把这两个杯子装满水后,两杯水一样多吗?”“怎样可以证明?”用幼儿说的方法证明两个杯子的容积不等量。(2)教师出示两个等量的杯子,“如果用这两个杯子装水,两杯水一样多嘛?”“怎么证明?”用幼儿说的方法证明两杯水一样多。(3)教师将等量的两个杯子装满水,并提问:“现在两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教师将其中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一个大水杯里,并提问:“倒入大杯的水和没倒的这杯水,哪个多?哪个少?”“为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用幼儿说的方法证明。
(37).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
(1)分类、排序与对应。 (2)数、计数与数的运算。 (3)几何图形。 (4)量与计量。 (5)空间和时间。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