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随堂练习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中国文化概论】【00321】高频考点(52)

(1).文化思潮

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2).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才。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孔子。

(3).《阿房宫赋》

赋篇名。唐代杜牧作。阿房宫是秦始皇时所建,未竣工而秦亡,被项羽焚毁。赋中运用丰富的想像,极力形容阿房宫的壮丽和宫廷生活的奢侈荒淫,进而指出秦不惜民力,只知穷搜民财,终于亡国。意在讽谕唐代统治者借鉴历史教训。辞藻华美,语言流畅,结尾含蓄有味。

(4).什伍里甲制度

什伍里甲制度是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推行什伍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什长、伍长负责闾里治安,一旦发现形迹可疑者要及时上报,使“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管子·禁藏》)。后代里甲制即由此发展而来,并长期成为国家基层社会的人身控制形式。

(5).仁爱孝悌

仁爱孝悌,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最具特色的部分。“仁”的核心是爱人。与中国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结构相适应,儒家的仁爱思想呈现出由己推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特点。家庭是一切社会组织的中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为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对人的爱心也就首先应该施加于家庭成员的身上。这便是儒家所倡导的“孝悌”之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仁爱的基础。由亲爱亲人进而仁爱百姓,由仁爱百姓进而爱护万物,这是儒家推广仁爱之心的典型步骤。

(6).“儒学文化圈”

以研究儒家学說而形成的文化圈,儒家文化圈是以儒家文化构建基础社会的区域的统称。

(7).历法

历法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定计时方式的方法。

(8).河图洛书说

“河图洛书说”是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个传说认为,汉字是神派龙马、灵龟等灵物驮到人间的。

(9).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即有形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的定义,它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10).社日

社日,是古代调节乡社关系的重要节日,时间分别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一般以春社为重。

(11).《法经》

《法经》:战国时期,在各国普遍制定与公 布成文法的基础上,魏国的李悝对诸国成文法 进行了总结,制作了《法经》六篇,它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

(12).“五伦”

五伦”:是由孟子提出来的,指的是父子、 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五种人际关系^其中前三 者属于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后两者则是家 庭关系的放大或扩展。

(13).字谜

字谜:是谜语的一个门类,在我国有悠久 的历史,其特点是利用离合字形的方式来作字谜 的谜面。

(14).“荫子”制度

“荫子”制度:是宋代一种特殊的补官制 度。凡文臣到一定级别的都可以享有子孙补官 的特权。它不仅可以“荫”同姓子孙,也可以“荫”异性亲戚

(15).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是唐前期实行的赋役制度。由 于隋末农民大起义及长期的内战.所王朝手中 掌握了大量的无主荒地。政府将这些土地按规 定分配给成年男女,受田农民按一定比例向政 府交纳租税(粗)及乡土所产的绢、绵若干斤、尺 (调),并无偿地为政府服役若干时日,不服役则 折交相当的绢布(庸),这就叫租庸调制。

(16).“儒学文化圏”

“儒学文化圏”:是历史上在思想文化、价 值观念、政治伦理、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深 受中国本土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统 称,如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均属儒学文化圏。

(17).血缘九族制

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 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 ニ为九族。

(18).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东西方交通 要道。从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到东汉明帝 派班超出使西域,汉朝共用二百余年的时间,打 通了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 路”不仅交流着物质,也沟通着中外的文化。中 国文化经丽域传到中亚乃至欧洲,异域文化如 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而佛教的东传,是打通西 域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19).地缘凝聚力

地缘凝聚力:是家族共同体的文化功能之一,指的是家族共同体的情感归属离不开特定地 域。在农耕社会中,人们的定居生活必须以土地 为基础,而共同的土地资源是家庭分享生命快乐 的依据,是养育所有定居家庭的同一条血脉。

(20).“三礼”

“三礼”:指的是《周礼》《仪礼》《礼记》,它 们是记录与阐释先秦礼仪制度的三大礼书,俗称 “三礼”。

(21).“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出自中国古代的传说时 代。“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处在于 他们都是文化发明者,如神农氏发明农业,有巢 氏发明居室等。“五帝”的人物则有相当的确定 性。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22).明经科

明经科:是东汉开始设置的察举科目, 其目的在于察举通晓儒家经典的人才。隋唐以 后,明经科仍然是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

(23).骈体文

骈体文:是汉代以后产生的ー种特殊的文 体,全盛时代在南北朝,它在语句方面多用骈偶 和“四六”,造成其形式整齐骈偭的特点,是举世 无双的汉语文学样式。

(24).摊丁人亩

摊丁人亩:是清朝的ー种赋税制度。“丁” 指丁银,即人头税。摊丁人亩即以康熙五十年的 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 征收赋税,实际上是取消了人头税。因为康熙五 十年以后出生的人口不纳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刺 激了人口的增长。

(25).“荒政”思想

“荒政”思想:这ー思想由徐光启在《农政 全书》中提出,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 觉意识,官方应吸收民间生物学抗灾办法,使灾 后“亦无害也”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20230611.cn/post/10158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