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教育学(二)】【00442-sc】2014年04月考试真题
(1).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正确答案C
B.练习法
C.讲授法
D.演示法
(2).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柏拉图正确答案B
B.亚里土多德
C.夸美纽斯
D.杜威
(3).《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正确答案A
B.可接受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4).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
A.直线式与交叉式正确答案D
B.直线式与分支式
C.圆周式与分支式
D.直线式与圆周式
(5).孔子提出了解学生应“视其所以,观其所为,察其所安”这体现了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正确答案D
B.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正确答案A
B.活动课时制
C.开放课堂
D.设计教学法
(7).对教师而言,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是
A.预习、上课、巩固、练习正确答案C
B.备课、上课、评价、巩固
C.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评价
D.预习、联想、系统、练习
(8).“教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隐含性正确答案C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9).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器是
A.情感正确答案A
B.心态
C.认知
D.道德
(1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正确答案B
B.榜样和示范
C.修养更多课程
D.锻炼
(11).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
A.布鲁纳和布卢姆正确答案B
B.杜威和克伯屈
C.赞可夫和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和巴班斯基
(12).教育目标一般分为三大类,它们是
A.情意领域,能力领域和心理知识领域正确答案D
B.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价值观领域
C.情意领域,思想品德领贼和认知领城
D.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情意领域
(13).课堂播放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它们是插播法和
A.程序教学法正确答案C
B.录制播放法
C.演播法
D.现场直播法
(14).学生在教师指引下,通过独立地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
A.谈话法正确答案C
B.讨论法
C.发现法
D.读书指导法
(15).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是
A.“教员”角色正确答案A
B.“青少年朋友”角色
C.“心理医生”角色
D.“领导者”角色
(16).道尔顿制的主要措施包括
A.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正确答案AB
B.学生自学
C.学生相互协作
D.学生不再学习教科书
E.学生彼此不相干
(17).对传统学科课程进行改造的课程形式包括
A.核心课程正确答案ACDE
B.隐性课程
C.广域课程
D.相关课程
E.融合课程
(18).古代教育的特征包括
A.没有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正确答案BCDE
B.等级性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
D.阶级性
E.狹隘性
(19).一般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包括
A.备课正确答案BCDE
B.引起动机
C.呈现教材
D.举例说明
E.布置作业
(20).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A.学科设置正确答案ABCD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E.教材内容
(21).简述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1)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2)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政治关系得以延续;(4)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2).简述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1)生存的权利(2)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3)受尊重的权利(4)安全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和27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它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它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23).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4).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的特点:1)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2)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3)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4)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25).简述教学设计的步骤
教学设计的步骤:第一,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第二,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灯。第三,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第四,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第五,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练习设计)。第六,考虑如何对教学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主要指测试及评分。
(26).简述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27).结合实际,谈谈教师的智能结构。
教师的智能结构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结合实际阐述。
(28).试述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参考(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任何一方的活动都以另一方为条件。(2)在活动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学生才能迅速地把知识学到手,并使自身获得发展。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只有当学生本身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时,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学活动要能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求教和学之间积极配合,协调一致。(3)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虽然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两者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起着主导的作用。这是因为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是已知者,他肩负着社会的委托,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来培养和教育人,因此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以及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都要由教师决定。可以说教师主导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思想方向和活动的进程,决定着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的支配地位是教学的客观必然。参考(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任何一方的活动都以另一方为条件。(2)在活动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学生才能迅速地把知识学到手,并使自身获得发展。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只有当学生本身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时,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学活动要能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求教和学之间积极配合,协调一致。(3)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虽然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两者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起着主导的作用。这是因为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是已知者,他肩负着社会的委托,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来培养和教育人,因此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以及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都要由教师决定。可以说教师主导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思想方向和活动的进程,决定着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的支配地位是教学的客观必然。
(29).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30).隐形课程
隐性课程:不在课程规划(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包括: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
(3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方法。
(32).素质教育法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3).说服教育法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行为。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