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真题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2020年08月考试真题

(1).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

A.奥古斯特·孔德
B.卡尔·马克思
C.赫伯特·斯宾塞
D.埃米尔·涂尔干
正确答案A

(2).涂尔干认为,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是

A.有机团结
B.集体团结
C.个体团结
D.机械团结
正确答案D

(3).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

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正确答案B

(4).《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的作者是社会学家

A.霍曼斯
B.麦肯齐
C.布劳
D.沃斯
正确答案C

(5).在我国首次提出了“社会学”之名的是

A.康有为
B.谭嗣同
C.章太炎
D.梁启超
正确答案B

(6).费孝通借用中医学的术语“五脏六腑”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中六腑是说一个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

A.六类学会组织
B.六种学科分支
C.六门基础课程
D.六种研究机构
正确答案C

(7).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

A.自然科学法则同样适用研究社会现象
B.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
C.社会学研究应立足于微观层面
D.社会学研究人类对社会现象做出的解释以及赋予它们的意义
正确答案A

(8).自然资源的特征之一是

A.均匀性
B.不确定性
C.普遍性
D.系统性
正确答案D

(9).西方学者中首先给文化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

A.马林诺斯基
B.理查德·利基
C.麦克法兰
D.爱德华·泰勒
正确答案D

(10).文化交流开始于

A.文化采借
B.文化传播
C.文化冲突
D.文化融合
正确答案B

(11).职业学校教育属于

A.继续社会化过程
B.重新社会化过程
C.基本社会化过程
D.二级社会化过程
正确答案C

(12).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

A.三个阶段
B.四个阶段
C.五个阶段
D.六个阶段
正确答案D

(13).根据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相距4英尺到12英尺以内属于

A.公众距离
B.亲密距离
C.社会距离
D.个人距离
正确答案C

(14).以布朗等为代表,将社会资本分为

A.同质性社会资本和异质性社会资本
B.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
C.结构性社会资本、过程性社会资本和功能性社会资本
D.政府社会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
正确答案B

(15).在家庭结构类型中,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残缺家庭
正确答案A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概念是

A.初级群体
B.参照群体
C.正式群体
D.内群体
正确答案A

(17).科层制的提出者是

A.马克斯·韦伯
B.罗伊斯里斯伯格
C.约翰·摩尔斯
D.巴纳德
正确答案A

(18).斯梅尔瑟对集体行为进行解释的理论是

A.搭便车理论
B.价值累加理论
C.乌合之众理论
D.社会运动理论
正确答案B

(19).最早的教育形态是

A.家庭教育
B.个人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校教育
正确答案C

(20).学校成为统治阶级用以生产与其特殊地位与利益相吻合地位的工具,这种关于教育的社会学分析视角是

A.控制论视角
B.管理论视角
C.功能论视角
D.冲突论视角
正确答案D

(21).以精益生产、柔性专业化等非大规模生产方式为核心的新的资本主义积累方式及其社会经济结构的生产劳动方式,被称为

A.新福特主义
B.后福特主义
C.福特主义
D.前福特主义
正确答案B

(22).根据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城市的第五环是

A.中心商业区
B.过渡区
C.高级住宅区
D.工人居住区
正确答案C

(2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可分为

A.两个阶段
B.三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五个阶段
正确答案B

(2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认为,分工分为

A.“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
B.“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
C.“虚拟分工”和“真实分工”
D.“个人分工”和“集体分工”
正确答案A

(25).“布劳一邓肯地位获得模型”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是

A.身份
B.财富
C.地位
D.职业
正确答案D

(26).社会流动可分为结构式流动与

A.自由流动
B.竞争式流动
C.赞助式流动
D.授权流动
正确答案A

(27).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偏差行为可分为

A.偏差习惯、偏差价值和偏差心理
B.偏差习惯、偏差心理和偏差文化
C.偏差道德、偏差习惯和偏差文化
D.偏差风俗、偏差习惯和偏差道德
正确答案B

(28).社会控制的特点之一是

A.具体性
B.单一性
C.规范性
D.可变性
正确答案C

(29).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富勒和理查·麦尔兹认为,所有社会问题都要经过

A.三个阶段
B.四个阶段
C.五个阶段
D.六个阶段
正确答案A

(30).美国学者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阐述的社会现代化理论是

A.后工业社会论
B.依附理论
C.世界体系理论
D.信息社会论
正确答案D

(31).抗日战争时期,费孝通主持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实地调查,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其成果包括

A.《云南三村》
B.《内地女工》
C.《昆厂劳工》
D.《个旧矿工》
E.《江村经济》
正确答案ABCD

(32).实验法的类型从方法上划分可分为

A.实地实验
B.标准实验
C.准实验
D.控制实验
E.双盲实验
正确答案BCDE

(33).社会角色的涵义包括

A.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B.社会角色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
C.社会角色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
D.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E.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
正确答案ABDE

(34).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泰罗
B.洛斯奇
C.梅约
D.摩尔斯
E.法约尔
正确答案AE

(35).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思想包括

A.一体性思想
B.全球性思想
C.全局性思想
D.长期性思想
E.持续性思想
正确答案BCD

(36).简述社区发展的原则

(1)民主的原则。(2)民众需要的原则。(3)自力原则。 (4)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5)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并重的原则。

(37).简述社会的特征。

(1)社会以人为主体。(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38).简述社会角色失调常见的情况。

常见的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角色紧张。个人在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中时间和精力上的手足无措,称之为角色紧张。 (2)角色冲突。指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常由于角色期望的不同、角色领悟的差别、人们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引发。 (3)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而引起的角色矛盾。 (4)角色中断。指一个人所承担的前后相继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的矛盾。 (5)角色失败。指由于多种原因而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地扮演角色,从而出现严重的角色失败现象。

(39).简述消费的特征。

(1)消费的经济属性;  (2)消费的心理属性;  (3)消费的社会属性;  (4)消费的文化属性。

(40).简述城镇化的类型。

从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关系来考察,城镇化可分为同步城镇化、过度城镇化、滞后城镇化、低度城镇化和逆城镇化五种类型。

(41).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历史性进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这不仅使中国人民受益,更对世界减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减贫在中国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请联系实际分析中国农村与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历史因素来看,新中国成立后,人口众多、决策失误、生产效率长期低下及“多子多孙多福气”思想观念的影响等,是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深层的历史性原因。(2)从社会经济原因来看,主要是国有企业的制度缺陷造成大面积亏损,下岗失业人员迅速增加;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弱化了社会对城市贫困人口的救助,传统的就业用工制度妨碍了城市贫困人口的自主脱贫。(3)从收入分配原因看,行业分配不公与分配要素发生变化,导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与贫富分化。(4)从失业原因看,失业意味着收入来源的丧失,进而使人陷入生活困境,而中国正处于一个失业高峰期。(5)从个人及家庭原因看,单亲家庭,有残疾人、重病患者,以及无养老金的老年人的家庭,往往经济负担较重,容易陷入贫困;而孤寡老人和孤儿、残疾人、重症病人、受教育程度低者、无依无靠或无固定收入来源或收入极低者,则构成了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成分。

(42).试述社会学的功能。

一、研究功能1、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硏究2、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3、预测性功能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4、规范性功能是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二、教育功能社会学恢复重建后,费孝通说:“我认为社会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解决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社会学在教育方面的功能主要是下面两个方面:1、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2、帮助人们合理选择。三、社会管理功能。表现在建立规范、提供模式、反馈信息。四、社会批评功能。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43).联系实际论述强关系与弱关系理论。

(1)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人际关系网可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两种。(2)强关系指的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弱关系的特点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维系。(3)关系的强弱决定了能够获得信息的性质以及个人达到其行动目的的可能性。(4)边燕杰对天津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的劳动者更经常地通过强关系而非弱关系寻找工作渠道。在中国,强关系可以创造连接其他没有联系的个人的网络桥梁。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20230611.cn/post/10130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