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学前教育学】【00383】2012年07月考试真题
(1).学校教育中的教材、环境布置、教师风范等是( )
A.教育影响正确答案C
B.教育物质资源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2).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这是活动区之间的( )
A.界限性正确答案B
B.相容性
C.转换性
D.规则性
(3).1965年,政府颁布“提前开端计划”的国家是( )
A.日本正确答案C
B.澳大利亚
C.美国
D.法国
(4).以模仿动作为满足,这种角色游戏的特点表现在( )
A.3岁前儿童正确答案A
B.4岁儿童
C.5岁儿童
D.6岁儿童
(5).被誉为我国“幼儿教育之父”的是( )
A.陶行知正确答案D
B.张雪门
C.张宗麟
D.陈鹤琴
(6).发展适宜性的含义有个体适宜性与( )
A.目标适宜性正确答案C
B.方法适宜性
C.年龄适宜性
D.课程适宜性
(7).在教育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这是学前教育的( )
A.保教结合原则正确答案D
B.独立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8).在美工、音乐、体育教学中进行示范动作教学的方法是( )
A.故事法正确答案C
B.移情法
C.示范法
D.发泄法
(9).最常见的语言法有两种,它们是( )
A.故事法和说服法正确答案C
B.谈话法和讨论法
C.故事法和讨论法
D.故事法和讲解法
(10).让幼儿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如果你是一位老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方便,你的心情会怎么样?”这是移情训练的( )
A.认知提示正确答案C
B.情绪追忆
C.情感换位
D.巩固深化
(1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是( )
A.福禄贝尔正确答案A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洛克
(12).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
A.教育制度现代化正确答案D
B.教育手段现代化
C.教育方法现代化
D.教育观念现代化
(13).儿童高级神经系统生理机能方面存在不同的类型特征,并进而影响到智力和认知活动,这种影响是( )
A.后天环境正确答案C
B.教育
C.遗传素质
D.自然环境
(14).教师让违反游戏规则的儿童停玩一次,这是( )
A.自然后果惩罚正确答案B
B.剥夺性惩罚
C.生理性惩罚
D.体罚
(15).一般学者认为,儿童早期最发达的感觉是( )
A.味觉正确答案A
B.触摸觉
C.视觉
D.听觉
(16).家庭作为一个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发挥生产和消费作用,这是家庭的( )
A.休息娱乐功能正确答案D
B.教育功能
C.繁衍后代功能
D.经济功能
(17).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是( )
A.后天环境正确答案C
B.教育
C.遗传素质
D.自然环境
(18).家庭规模及家庭的完整性是指( )
A.家庭气氛正确答案B
B.家庭结构
C.家庭经济
D.家庭文化
(19).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三优工程”是指( )
A.优产、优生、优育正确答案B
B.优生、优育、优教
C.优产、优生、优教
D.优生、优护、优教
(20).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思维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是( )
A.3—4岁正确答案A
B.4—5岁
C.5—6岁
D.6—7岁
(21).头大、躯干长、四肢矮小、胸廓的前后和左右几乎相等的是( )
A.初生儿正确答案A
B.周岁儿
C.2岁儿童
D.2岁半儿童
(22).在托儿所,孩子的大小便问题对孩子来讲是( )
A.非常细小的事正确答案D
B.无足轻重的事
C.一般的事
D.至关重要的事
(23).学前教育阶段可分为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这表明个体发展具有( )
A.规律性正确答案C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社会性
(24).小班幼儿刚入园时,跳着脚对着门嚎啕大哭,这属于分离焦虑的( )
A.反抗阶段正确答案A
B.失望阶段
C.超脱阶段
D.平稳阶段
(25).学前教育目标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教育是( )
A.工业社会初期正确答案B
B.工业社会
C.现代社会初期
D.现代社会
(26).家长亲自到园所主持一些教学活动或参与一些教学活动,这是( )
A.园所内参与正确答案A
B.园所外参与
C.亲子互动
D.亲子活动
(27).角色游戏中幼儿从独自游戏发展为平行游戏,主要反映了幼儿( )
A.认识发展水平正确答案B
B.社会交往能力水平
C.情感发展水平
D.身体发展水平
(28).教师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的方法称为( )
A.语言法正确答案B
B.范例法
C.参观法
D.讨论法
(29).名词解释: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在广义的教育中,受教育的对象非常广泛,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身份、不分职业背景,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都成为受教育者。
(30).名词解释:情商
情商是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31).名词解释:托儿所
我国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3岁前的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等双重特征。
(32).名词解释:常规
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33).恩物
“恩物”是由福禄贝尔所设计的,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它们是仿造大自然的法则、形状、性质,制作简易的物件,作为儿童认识万物、理解自然的初步手段。
(34).简述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
(1)爱心;(2)观察力;(3)沟通能力;(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5)科研能力;(6)写作能力;(7)自学能力;(8)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
(35).简述混合班的教育特点。
(1)科学安排一日生活作息表;(2)分层分组教育,促进原有水平的提高;(3)发挥混龄优势,让儿童教育儿童。
(36).简述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要点。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2)提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避免攻击的产生;(3)提供合作的榜样;(4)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5)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的环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37).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实施鼓励法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选择所要表扬鼓励的行为。教师所表扬鼓励的行为要恰当,不能没有原则或标准地滥加表扬。一般来讲,有以下表现者,都给予表扬:一贯表现好,有突出的行为表现,有很大的转变或进步,以及虽未成功但有正确动机的,等等。 (2)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表扬鼓励。对于平时一直表现好的,偶尔有突出行为表现的,有较大转变或进步的,以及好心办错事的孩子,要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分别采取各种不同的表扬鼓励形式加以表彰。 (3)表扬鼓励要具体明确、及时得当、不流于形式。要明确指出儿童的好行为、突出表现或具体进步,不可笼统抽象千篇一律地采取某种固定的表扬鼓励形式,那样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行为强化作用,反而会使儿童产生习以为常甚至是厌烦的心理。
(38).结合实际,举例论述游戏如何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游戏伴随着儿童成长。儿童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 (1)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如在攀爬登架的过程中他能体会到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他会感觉到干与湿,玩积木的时候他能够体会并认识到大小、形状、颜色等。 (2)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感官刺激有助于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如推小汽车玩,他会观察到汽车的速度和用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3)游戏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思考力。儿童的创造力在游戏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一个3岁的儿童把玻璃杯拿在手里当话筒煞有其事地唱歌的时候,就充分表现出他的创造力。如在搭积木、做手工的时候,就要去想象,去思考:我想他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用什么搭?怎样才像?然后创造出一个新的“产品”,这个思考,想象的过程就是孩子发展创造力的过程。
(39).名词解释:儿童发展
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40).举例论述如何进行入学教育。
1.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观察一年级小学生上课的情况。 2.参加少先队活和入队仪式,使他们喜欢做小学生。 3.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如有规则的生活习惯,爱护书籍、文具的习惯、认真学习等。 4.进行毕业离园教育。如通过组织毕业告别会,幼儿与小学联欢会。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我已长大的自豪感。也可以举行毕业典礼,引发对小学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41).简述我国农村发达地区的社区学前教育形式。
(1)儿童乐园与玩具图书馆;(2)儿童教育电视节目;(3)科学育儿宣传栏;(4)家长学校;(5)建立优生、优育辅导站。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