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随堂练习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大学语文】【04729】高频考点(57)

(1).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
期年:

期年:整整一年。

(2).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殇:

殇:早逝,还没成年就死去。

(3).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至矣:

至矣:《马伶传》,好极了,到顶点。

(4).我到边远地区看傩戏
傩戏:

傩戏:驱鬼逐疫、表现鬼神生活的戏剧。

(5).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固:

固:必,一定。

(6).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1)这段短文描绘了什么场景?
(2)在这段场景中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3)这段话选自教材中的哪篇文章?

(1)描写项羽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的场景。
(2)揭示出项羽宁死不屈,内心世界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以及走投无路,只能一死的英雄末路的心情。题库
(3)《垓下之围》。

(7).阅读《秦晋殽之战》第六段文字,回答问题: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名词活用作动词,做生意)于周,遇之。以乘韦(shèng,四张熟牛皮)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谦称,本国),敢犒从者。不腆(tiǎn,富饶)敝邑,为从者之淹(停留),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jù)告于郑。

(1)弦高做了什么事?
(2)弦高的性格?
(3)赏析弦高的外交辞令。

(1)犒师、告于郑。
(2)爱国、沉着、机智、善于辞令。
(3)此处弦高以犒师为名,句句是逢迎之语,却于委婉中露锋芒,“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一句,更是暗示郑国已经知晓秦国偷袭的意图,早已做好战斗准备。

(8).阅读《秋水》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经流之大,两溪诸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概括这里所描述的两种景象及其关系。
(2)这两种景象的展现暗示出怎样的哲学道理?
(3)从这里可以看出庄子的说理文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1)是有限的秋水,二是无限的大海。关系:对比。
(2)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3)善于采用寓言故事说理,将抽象暂理化为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充满了想象力和浪漫色彩。

(9).阅读《先批事略》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辑绒。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1)这里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
(2)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3)这里两次写到母亲娘家人米,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属于什么表现方法?

(1)勤俭、宽厚。
(2)细节描写。
(3)侧面烘托。娘家经常来人看望,赠送东西,说明母亲在娘家备受关注,然而并不因此在婆家就自居,突出了母亲的宽厚、明理。

(10).阅读《婴宁》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广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问:“存之何益?”曰:“以示相爱不忘。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病,自分化为异物;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女曰:“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生曰:“妹子痴耶?”女曰:“何便是痴?”生曰:“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女曰:“葭莩之情,爱何待言。”生曰:“我所为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女曰:“有以异乎?”曰:“夜共枕席耳。”女俯首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语未已,婢潜至,生惶恐遁去。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从这段文字中可看出婴宁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并写出一句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婴宁的言语。
(3)说明这段文字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

(1)王子服以花向婴宁示爱,婴宁不解其意。
(2)憨痴率真。“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葭莩之情,爱何待言”;“我不惯与生人睡”。题库
(4)语言描写。

(1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是2003年奉命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南方医院医疗队队员……我们特此请战,愿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随时听候调令,奔赴一线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23日,一封请战书在网上流传,在“原第一军医大学赴小汤山医疗队全体队员”的署名底下,25个鲜红的手指印触动人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像南方医院医疗队队员一样主动请缨出战的,有响应号召退票留守随时候命的,有主动放弃休假代替同事值班的……以奉献担当的精神,构筑起坚强防线。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感想?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抗击疫情,人人责无旁贷【范文】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

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离病毒隔离不了爱,在中国传统最重要的节日一一春节,人们顾不得团圆,抛妻别母,弃子离家,冒着生命危险,五十多支医疗队,六千多名医护工作者纷纷驰援武汉……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

时间就是生命。很多医务人员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一个上午都来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战斗的近1个月时间里,几乎没有脱下过白大褂,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疫情面前,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赶赴武汉,冷静、无畏、迎难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动。他曾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题库

雨点冰冷,机器轰鸣。除夕之夜,在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工地上,灯火通明,上百台挖机、推土机等机器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大年三十早上8点,工人们已抵达施工现场,义无反顾地投入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这个春节,他们无暇照顾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坚守在各自的“战场”上,甚至来不及和家人远程视频,报个平安。

疫情严峻,物资短缺。有人捐款,有人捐出了口罩,有人捐出了护目镜,有人捐出来元宵,有人捐出了糕点……善举涌现,凡人善举,小我献出大爱,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抗击病毒的一幕幕情景让我们感动得潸然泪下, 感动,更要行动。在国家危难之时,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要扛起社会责任。

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我们无论来自何地、无论身处何方,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为了自身的安全、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区的安宁,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掌握了防控知识,防控疫情的大网才能织好、织牢,才能为抗击病毒做出自己的贡献。题库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人人奉献担当,各个从我做起,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12).理解文章铺陈秦国历史上思维君王“皆以客之功”的意义

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由于客卿之力而成帝业的事实为依据论证客卿的功劳,从 而说明没有客卿的功劳就没有秦国今天的富庶和强大。作者列举缪公广纳贤才,称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而强盛;惠王用张仪,瓦解了六国的“合纵”;昭王用范雎,打击豪门贵 族,奠定事业基础,从正面有力地论述纳客则强国的论点。为了进一步阐明纳客的意义,作 者又以假设的形式,从反面论述:“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 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这是明讲历史,实讲现实,把逐客之害巧妙地隐含在纳客之利中,增 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13).简析《过秦论》的双层对比反衬方法

第一层是六国与泰国六国与陈涉的对比,以强大的六国却被秦国“不战而屈”来反衬秦国的更加强大。 以六国的强大对比陈涉的“弱小疲敝”来反衬陈涉的微不足道;第二层是陈涉与秦国的对比,比六国微弱得不值一提的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竟然能“天下云合响应”,“豪俊并起”,一举灭掉了比六国还要强大的秦国。多层反差加的对比反衬,将“攻守之势”的“异”彰显得十分鲜明,于是秦帝国“仁义不施”而速亡的教训,就被鞭辟得更加精深警策了。

(14).试述《秦晋崤之战》中战争描写的特点及人物形象的刻画的特点

《左传》长于叙写战争,但不在于描写战争 本身,而重战前情况的叙述,显示出胜负的必然 趋势。《秦晋崤之战》即体现了这一特点。战前 晋文公刚刚去世,但卜偃传达君命,证明对秦早 有觉察,预作准备;临战前夜,君臣统一意见,同 仇敌忾,与秦穆公、蹇叔之间意见相左形成鲜明 对照。秦国方面,蹇叔分析偷袭郑国必败,并两 次哭师,但均被秦穆公拒绝;接着王孙满论秦师 轻而无礼、弦高犒师、郑国赶走里应外合的秦将, 事件的进展显示晋胜秦败已成定局。  本文在事件的记叙中,刻画人物形象。蹇叔对战 争洞若观火的分析与两次  哭师,表现了他的远 见卓识与爱国之心。先轸“不顾而唾”,写其怒形 于  色,十分传神。秦穆公刚愎自用,利令智昏,但 在失败后能够幡然悔悟,引  咎自责,不失春秋五 霸之一的身份。

(15).秦晋殽之战中秦军失败的原因

秦穆公为了插足中原,不仅不讲信义,背弃盟约,偷袭盟邦郑国,而且利令智昏,不听蹇叔对形势的分析,制订了“劳师袭远”的错误方略,从而导致了秦军的败亡。

(16).《秦晋殽之战》中同为“哭师”,蹇叔与秦伯的“哭”有何不同

蹇叔哭师是因为预见师必败子不归,秦伯哭师是因为自责已拒谏将受辱。

(1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以组:

以组:用绳索。

(1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

发:打开,这里指开仓放粮以赈救饥民。

(19).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

过:错误。

(20).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不爱:

不爱:不吝惜。

(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多:

自多:自我夸耀。

(22).黎民不饥不寒。黎民:

黎民:指老百姓。

(23).函梁君臣之首。函:

函:用木匣装盛。

(24).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莽然:

莽然:广大众多的样子。

(25).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戒律:

戒律:警戒,约束。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20230611.cn/post/1019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