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语文(专升本) > 正文内容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所以有人宁可遁迹山林,享受那清风明月,“侣鱼虾而友麋鹿”,过那高蹈隐逸的生活。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所以有人宁可遁迹山林,享受那清风明月,“侣鱼虾而友麋鹿”,过那高蹈隐逸的生活。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地守着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为那是人间至乐。嵇康在大树底下扬槌打铁,“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刘伶“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一生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又是一种颇不寻常的方式。最彻底的超然的例子是《传灯录》所记载的:“南泉和尚问陆亘曰:‘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 ’陆云:‘寸丝不挂!”’寸丝不挂即是了无挂碍之谓,“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境界高超极了,可以说是“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根本不发生什么时间问题。 人,诚如波斯诗人莪谟伽耶玛所说,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时并非本愿,去时亦未征得同意,胡里糊涂地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我们是以心为形役呢 还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 还是参究生死直超三界呢 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请说出本片段中这些引文的出处及所要说明的含义。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浊酒一杯,弹琴一曲。” C.“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 D.“寸丝不挂” E.“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 F.“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 (3)本片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4)在本片段的结束部分,作者在怎样利用未逝去的时间问题上未给予答案,为什么
【正确答案】:(1)作者先列举高蹈之士为蔑视凡夫的功利主义人生态度,无视时问的变化,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最后提出自己的主张,即要求大家珍视时间,要正确地看待时间的价值问题,不能“胡里糊涂地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而要好好地去思考是“以心为形役”还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 (2) A.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意即:与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 B.出自《晋书》,意即:嵇康不愿走仕途,宁愿守着陋巷,过一种自然放达的生活。 C.出自刘伶的《酒德颂》,意即:不出门待在家里也要拿着酒杯喝,出去也提着酒壶继续喝。 D.寸丝不挂:禅宗里的禅语,指心清净、解脱、心无挂碍。出自《传灯录》,意即:什么事也没有挂念,只保持清静的法身。 E.《六祖坛经》(惠昕本)将六祖慧能得法偈:“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后改为:“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此处“一物”,是“万物”的统称,“尘埃”指的是如梦如幻的虚妄的杂念。佛家讲性空,禅宗把心也比作空,即“无生”。此处两句指的是人心清净,可见真性,哪里还能产生虚妄呢? F.出自刘伶的《酒德颂》,意即:把自然界只当成一个短暂的早晨,把数不清的日子看成是片刻,稍纵即逝。 (3)引证法、类比论证法、归纳论证。 (4)作者只是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万千感慨,但却把思考与选择留给读者,目的是让他们去参悟人生,汲取教训,要对自己的时间消耗负责。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20230611.cn/post/1895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