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接待“客人”主动热情,与“长辈”交往很有礼貌。可家长却说,孩子在家不是这样的,有客人来了很少打招呼
中二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接待“客人”主动热情,与“长辈”交往很有礼貌。可家长却说,孩子在家不是这样的,有客人来了很少打招呼,还经常对爷爷奶奶发脾气。针对上述幼儿行为的反差,设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1)写出问题的原因分析(2)教学目标(3)教育指导内容,方法
问题的分析(1)由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孩子年幼,自控能力差,对家长有强烈地依赖心理。(2)由家长自身的原因造成。溺爱孩子,对他们放松要求;保护过多,对孩子包办代替;教育方法不得当;忽视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3)由于幼儿园教师在相关领域活动中没有加强幼儿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欠缺和家长的沟通工作。2.教学目标:(1)在游戏中,初步认识与人礼貌交往的重要性。(2)在打电话的游戏中,学习日常的礼貌用语,知道在家里和幼儿园应该是一样的懂礼貌,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习惯。3.教育指导内容:(1)学说礼貌用语(2)提髙人际交往能力(3)家园保持一致小兔子打电话——中班社会交往活动一、活动准备小兔子手偶一个、故事动画《小兔子打电话》、玩具电话四台小猴、小熊、小鸭、小兔头饰若干。二、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孩子们,平时你们都喜欢和谁打电话?打电话时你都和他说些什么?你们都是怎么样说的呢?出示小兔子手偶,老师:今天,小兔妮妮特别高兴,因为他搬新家了,他要给他的好朋友打电话,邀请他们来家里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打电话的。(2)播放故事动画《小兔子打电话》使幼儿感知没礼貌的后果。(3)教师提问:小兔子都给哪些好朋友打电话了?他的好朋友来了吗?为什么没有来?(4)教师小结:小兔妮妮在电话里说话不礼貌,所以朋友们都不理睬她。三、游戏(1)进行“打电话”游戏,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老师:小伙伴们都不肯来,小兔妮妮可难过了,他多想让伙伴们来玩呀。于是第二天,妮妮又给小伙伴们打电话了。这一次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教妮妮打有礼貌的电话了,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怎样打呢?(2)教师示范游戏:教师戴小兔头饰,用礼貌语给小熊打电话(让配班教师当小熊戴小熊头饰)(“喂!您好,您是小熊吗?请到我家来玩,好吗? ”“好的,谢谢您。再见。”)(3)教师请个别幼儿模仿游戏:请两名幼儿自由选择当小兔和小猴,用礼貌语打电话。(游戏进行若干次,让幼儿都能用礼貌用语接打电话。)(4)分组游戏:全班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有一台电话,一个小兔的头饰和若干个小熊、小鸭、小猴的头饰。每次每组有一位扮演小兔子的小朋友打电话,打给谁就由谁接电话,教师巡回指导。四、提问讨论小朋友,你们帮小兔妮妮变得有礼貌了,你们自己在幼儿园、在家里该怎样做有礼貌的孩子呢?(幼儿发言,教师给予鼓励)五、启发提问1.小朋友上幼儿园时,见了老师该怎么说?和妈妈分手时该怎么说?2.平时在遇到熟悉的长辈时,你该怎样做?怎样说?3.当小朋友帮助了你时,你该怎样说?4.当你不小心碰疼了朋友时,该怎样说?如果朋友碰了你时又该怎样说呢?六、活动延伸在家里,家长指导幼儿用礼貌语给亲人和朋友打电话。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