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真题 > 正文内容

【教师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小学)】小学《教育学》历年试卷一考试真题

(1).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涂尔干
C.凯兴斯坦纳
D.赫钦斯
正确答案C

(2).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
D.科技
正确答案B

(3).“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正确答案D

(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正确答案C

(5).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正确答案B

(6).《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正确答案A

(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

A.认识的直接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教学的教育性
D.活动的开放性
正确答案B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

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景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正确答案D

(9).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观点的前苏联教育家是()。

A.克鲁普斯卡娅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凯洛夫
正确答案B

(10).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品德评价
C.指导实践
D.陶冶政治
正确答案B

(1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2).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5).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6).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称为_____之父。

科学教育学,

(17).孔子提出“____”的观点,认为是治国的三个要素。

庶、富、教,

(18).______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遗传素质 ,

(19).2006年我国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制”和“_____”。

五四制 ,

(20).____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可以说是 “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的“母法”。

教育基本法律,

(21).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____为根本宗旨。

提髙国民素质,

(22).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____。

研究能力,

(23).2010年教育部颁布《__》,提出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

教育规划纲要,

(24).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____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京师同文馆,

(25).我国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它体现在1993年正式颁布的《___》里。

小学德育纲要,

(26).简述《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

《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有: (1)遵纪守法的义务。 (2)教育教学义务。 (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 (4)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5)保护学生的义务。 (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的义务。

(27).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 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 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 能力等。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 改进教学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 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8).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

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有: (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 (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 (3)班级文档管理。 (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29).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有: (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 (4)研究的循环性。

(30).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1)品德的发展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 就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四种品德因素培养使其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道德认 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道德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 是知行转化的催化剂。意即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 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培养思想品德形成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 因此品德的发展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度。 (3)德育过程应该是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四方面 全面、和谐、协调地发展。

(31).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义耳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X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衡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大气压X4立方厘米=8 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X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一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义耳定律”。 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

(1)题中的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 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 佳的发展。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从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 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3)在案例中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因此老 师对她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 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而对身体灵活,运 动能力强的小刚则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 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 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一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 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 理发展程度进行个性化教学,不搞“一刀切”,从而使每个学生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3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中提出的我国今 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1)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jin

(33).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涂尔干
C.凯兴斯坦纳
D.赫钦斯
正确答案C

(34).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
D.科技
正确答案B

(35).“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正确答案D

(36).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正确答案C

(37).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正确答案B

(38).《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正确答案A

(3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

A.认识的直接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教学的教育性
D.活动的开放性
正确答案B

(4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

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景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正确答案D

(41).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观点的前苏联教育家是()。

A.克鲁普斯卡娅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凯洛夫
正确答案B

(42).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品德评价
C.指导实践
D.陶冶政治
正确答案B

(4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44).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45).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46).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47).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48).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称为_____之父。

科学教育学,

(49).孔子提出“____”的观点,认为是治国的三个要素。

庶、富、教,

(50).______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遗传素质 ,

(51).2006年我国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制”和“_____”。

五四制 ,

(52).____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可以说是 “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的“母法”。

教育基本法律,

(53).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____为根本宗旨。

提髙国民素质,

(54).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____。

研究能力,

(55).2010年教育部颁布《__》,提出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

教育规划纲要,

(56).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____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京师同文馆,

(57).我国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它体现在1993年正式颁布的《___》里。

小学德育纲要,

(58).简述《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

《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有: (1)遵纪守法的义务。 (2)教育教学义务。 (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 (4)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5)保护学生的义务。 (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的义务。

(59).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 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 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 能力等。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 改进教学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 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60).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

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有: (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 (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 (3)班级文档管理。 (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61).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有: (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 (4)研究的循环性。

(62).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1)品德的发展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 就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四种品德因素培养使其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道德认 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道德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 是知行转化的催化剂。意即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 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培养思想品德形成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 因此品德的发展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度。 (3)德育过程应该是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四方面 全面、和谐、协调地发展。

(63).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义耳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X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衡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大气压X4立方厘米=8 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X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一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义耳定律”。 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

(1)题中的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 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 佳的发展。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从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 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3)在案例中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因此老 师对她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 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而对身体灵活,运 动能力强的小刚则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 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 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一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 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 理发展程度进行个性化教学,不搞“一刀切”,从而使每个学生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6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中提出的我国今 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1)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jin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20230611.cn/post/978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