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第五章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地下水标准-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
A.环境水文地质调查正确答案D
B.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C.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D.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
(2).某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原则上不得少于( )。
A.7个正确答案C
B.5个
C.3个
D.2个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情景组合中,应确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为重点防渗区的是( )。
A.污染物为重金属+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强”+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易”正确答案B
B.污染物为重金属+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难”
C.污染物为氨氮+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弱””+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难”
D.污染物为氨氮+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强”+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易”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评价的是( )。
A.线性工程项目正确答案C
B.地下水环境影响行业分类为Ⅰ类的项目
C.地质条件较好的含水层储油等形式的地下储油库项目
D.位于热水、矿泉水、温泉水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的项目
(5).某新建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符合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要求的是( )。
A.若有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不需补充监测正确答案A
B.若有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C.若有近3年内每年一次枯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不需补充监测
D.若有近3年内每年一次丰水期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不需补充监测
(6).某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数值法正确答案A
B.解析法
C.水量均衡法
D.类比分析法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时,建设项目场地的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精度至少应为( )。
A.1∶5000正确答案B
B.1∶10000
C.1∶50000
D.1∶100000
(8).某Ⅰ类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评价区面积80km2,区内的潜水层和承压含水层为工业、农业提供水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
A.5个正确答案B
B.7个
C.10个
D.14个
(9).某建设项目位于规划的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 )
A.敏感正确答案B
B.较敏感
C.不敏感
D.无法判定
(10).某焦化项目位于地下热水资源较丰富的滨海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判定该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
A.一级正确答案A
B.二级
C.三级
D.判据不充分,无法判定
(11).某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原则上不得少于( )个
A.2正确答案A
B.3
C.5
D.7
(12).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监测计划的内容是( )。
A.孔深正确答案D
B.监测项目
C.监测频率
D.监测目的
(13).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包括( )。
A.环境监测方案和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等制度正确答案C
B.环境预测方案和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等制度
C.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方案和定期信息公开
D.环境评价方案和环境预测方案等制度
(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重点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6.0m,渗透系数K≤1.0×10-7cm/s正确答案A
B.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3.0m,渗透系数K≤1.0×10-7cm/s
C.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1.5m,渗透系数K≤1.0×10-7cm/s
D.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1.0×10-7cm/s
(15).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 )阶段。
A.准备阶段正确答案C
B.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
C.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
D.结论阶段
(1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因素中,属于地下水污染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中等级划分依据的是( )。
A.污水排放量正确答案D
B.地下水水位
C.地下水埋藏条件
D.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技术要求不需考虑的因素是( )
A.污染物类型正确答案C
B.污染控制难易程度
C.地下水埋深
D.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
(1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不包括( )。
A.确定评价重点正确答案A
B.现场勘探
C.室内资料分析
D.地下水监测
(1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下水污染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液体物料成分等进行识别正确答案C
B.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进行识别
C.地下水环境影响应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的工程特征进行识别
D.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应按运营期的变化特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20).某建设项目位于规划的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判定该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 )。
A.敏感正确答案A
B.较敏感
C.不敏感
D.判据不充分,无法判定
(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按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分为( )。
A.二类正确答案C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2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可不包括( )。
A.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正确答案B
B.评价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污染程度
C.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
D.建设项目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
(23).某地面以下的化学品输送管道项目,穿越一集中式应急引用水水源准保护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为( )。
A.一级正确答案A
B.二级
C.三级
D.无法判定
(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应给出( )。
A.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正确答案D
B.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地下水中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C.预测期内水文地质单元边界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D.预测期内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5).某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量不得少于( )。
A.1个正确答案B
B.3个
C.5个
D.7个
(2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中,应开展枯、丰二期地下水水位监测的有( )。
A.位于沙漠分布区的建设项目正确答案D
B.位于丘陵山区分布区的建设项目
C.位于岩溶裂隙分布区的建设项目
D.位于山前冲(洪)积分布区的建设项目
(2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应重点评价( )。
A.地下水水位降低或升高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正确答案D
B.地下水水位降低或升高诱发的自然灾害问题
C.建设项目污染源对地面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D.建设项目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28).进行地下水环境预测时,二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 )。
A.数值法正确答案A
B.解析法
C.回归分析法
D.趋势外推法
(29).污染源概化包括排放形式与( )的概化。
A.排放规律正确答案A
B.排放影响
C.排放功能
D.排放目标
(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应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识别其( )的环境影响。
A.正常与非正常两种状态下正确答案A
B.正常与事故两种状态下
C.正常状态下
D.事故状态下
(31).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的是( )。
A.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正确答案D
B.识别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
C.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
D.水文、地质条件
(32).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的二级评价范围为( )。
A.大于20km2正确答案C
B.小于6km2
C.6~20km2
D.20km2
(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社区医疗、卫生院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别是( )。
A.Ⅰ类正确答案D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34).在水质样品的现场测定中,( )不稳定项目应在现场测定。
A.水温正确答案ABC
B.DO
C.pH
D.O2
(35).某工业污水集中处理项目,位于黄土地区分散式饮用水源地分布区,缺少连续的地下水水位和水质因子监测资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现状调查的水位监测频率应包括( )。
A.洪汛期正确答案BCD
B.丰水期
C.平水期
D.枯水期
(36).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应包括( )。
A.污染发生后100d正确答案ABD
B.污染发生后1000d
C.项目建设期
D.服务年限
(37).有关对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方法有( )。
A.数学模型法正确答案AD
B.现场调查法
C.标准指数法
D.类比分析法
(38).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的重点预测因子包括( )。
A.现有工程已经产生的且改、扩建后将继续产生的特征因子,改、扩建后新增加的特征因子正确答案ABCD
B.污染场地已查明的主要污染物
C.国家或地方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D.反映地下水循环特征和水质成因类型的常规项目或超标项目
(3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通常与调查评价范围一致正确答案ABCD
B.预测层应以潜水含水层或污染物直接进入的含水层为主
C.当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时,预测范围应扩展至包气带
D.当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小于1×10-6cm/s时,预测范围应扩展至包气带
(4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关于地下水水质样品采集与现场测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应采用定深采样器进行采集正确答案ABC
B.采集前应先测量井孔地下水水位
C.应进行全井孔清洗
D.特征因子应在现场测定
(4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建设项目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可直接判定为一级的有( )。
A.煤制油项目正确答案CD
B.加油站项目
C.危险废物填埋场项目
D.利用废弃矿井巷道加水幕系统的地下储油库项目
(42).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依据是( )。
A.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类型正确答案BD
B.建设项目行业分类
C.对环境影响程度
D.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43).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 )。
A.非常敏感正确答案BCD
B.敏感
C.较敏感
D.不敏感
(44).有关对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叙述中,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
A.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正确答案ABD
B.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
C.地下水开采过程中水质、水量、水位的变化情况
D.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45).在对地下水水质样品进行采集时,应采用( )方式进行采集。
A.自动式采样泵正确答案ABD
B.人工活塞闭合式
C.闭合式定深采样器
D.敞口式定深采样器
(4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包括( )。
A.评价应以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为依据,对建设项目不同选址(选线)方案、各实施阶段(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不同排污方案及不同防渗措施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正确答案ABD
B.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时,应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后再进行评价
C.建设项目应重点评价建设项目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和其他地下水环境敏感区域)的影响
D.应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的直接影响,重点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4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开展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正确答案ABCD
B.在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的评价区,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进行地下水水位、水质现状监测
C.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3年内至少一期的水位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进行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
D.在评价期内应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环境中特征因子的质量现状监测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